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然而當前農業正面臨著疫情、災情和國內外市場波動疊加的風險挑戰。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疫情和世界經濟形勢,如何充分發揮"三農"壓艙石的作用,穩定縣域經濟發展,保就業促增收顯得尤為重要。
11月14日,由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北京市通州區農業農村局、中國農業大學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北京中農富通園藝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第十屆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高層會議(以下簡稱第十屆縣域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隆重召開。本屆大會以“內外循環·科技創新·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為主題,采用“大會現場直播”的方式在線同步召開。
此次會議邀請農業農村部等部委辦局領導,全國各地省、市、區縣主管農業農村領導、農業農村(農牧)廳長(局長)、涉農單位領導,國內外農業科研院校專家教授,國家級涉農學會、協會機構負責人,農業重點示范園區主管領導,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知名科技創新型企業負責人,金融投資機構負責人,駐華使館農業參贊及國際知名農業企業負責人等云集一堂,共話縣域現代農業,共商未來發展。央視新聞、新華社現場云、百度、中國科技網、新浪、愛奇藝等十余家線上媒體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現場直播。據統計,截止到會議結束共818.1萬余人次在線觀看了本次會議。
上午的會議由開幕式、主旨報告、國際農業發展交流、研究報告發布、2020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優秀組織/個人推介名單公布等環節。擔任會議的主持人是中國農業大學國際學院教授、原院長孟繁錫,孟教授對各位參會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王巖石就會議開幕發表致辭,王副區長表示目前通州區基本構建起了以高新技術示范和現代農業產業為主的系列農業產業示范園,加速了人才聚集、創新聚集、成果聚集,為人民創新創業打造了新高地,為企業蓬勃發展提供了大舞臺。“十四五”征程上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在新的征程上希望大家增強合作,協同共進,努力推動現代農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貢獻更大的力量。

隨后,法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白峰朔通過視頻的方式為大會致辭,他表示,食物生產的可靠性,農業體系的可持續性以及鄉村生產能力是保證食品供應鏈持續運營的重中之重,食品生產作為食品供應鏈的第一個環節尤為重要,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在主旨報告環節,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理事長、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就“雙循環背景下的農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做了主旨報告,并表示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但農業基礎還不穩固,面向未來,最根本性的挑戰是如何用越來越少的土地、越來越少的水資源、越來越少并越來越貴的勞動力生產出更多、更好、更安全的農產品。并通過具體的案例和實踐研究成果為雙循環背景下的農業高質量發展領航把脈、廓清思路,讓大家深受啟發。在國際農業發展交流環節共有3位國際嘉賓代表做了發言。馬來西亞駐華大使館投資處公使尤凱利Mr. MOHD ZUKEPLI EMBONG以“馬來西亞農業投資貿易合作展望”為主題進行了發言。他分享了中馬兩國農業領域的合作情況,以及馬來西亞目前的農業上游和下游產業發展重點及2021年的發展目標,并鼓勵大家積極參與中馬兩國農業方面及其它領域的合作。法國駐華大使館農業參贊Mr. Fran?ois BLANC以“法國智慧農業與鄉村振興”為主題進行了發言,介紹了法國的農場的基本情況以及在食品行業和食品領域取得的成績。講述了關于在智慧農業和鄉村振興以及高質量產品生產方面的成果表現,并強調農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中德農業中心德方執行主任周裕耕博士Dr. JürgenRitter以“中德農業合作現狀”為主題進行了發言。中德農業中心通過促進在中德雙方共同關心的農業問題上的合作與對話,支持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通過農業政策對話、農業與食品經濟對話,科學對話和科技交流平臺,以及公眾關系和網絡等方面方面來加強中德兩國在農業和食品領域的廣泛合作。三位嘉賓發言后,主持人表示,希望今后能夠不斷加強中國農業與世界各國農業的交流合作,同時也希望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促進國際交流、國際合作等方面做出更好的成績。國際農業發展交流部分到此圓滿結束。隨后進行了研究報告發布環節,中農富通持續發布行業熱點書籍和研究報告,近年來已發布行業研究報告13個。在大會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農富通首席專家張天柱代表課題組發布了《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研究報告(2020)》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發展研究報告(2020)》兩部行業報告。之后進行了2020中國縣域現代農業發展優秀組織/個人推介名單公布環節,公布了品牌農業示范縣(區),最具農業投資價值縣(區),縣域農村合作最佳示范帶動組織、縣域農村合作組織杰出人物、農業產業化創新發展企業等名單。
下午,首先是主題報告環節,該環節由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教授主持。各位嘉賓通過不同領域,不同視角與大家共同探討農業現代化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懋華以“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 為主題進行發言。汪院士通過三個方面為我們講解了如何建設數字鄉村,怎樣利用數字為鄉村振興進行賦能等問題。一是要繼往開來,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推動農業產業變革新趨勢;二是開拓創新,走向我國農業信息經濟創新發展新征程;三是要通過精細農業實踐,助推智慧農業系統集成體系創新發展。農業農村部合作經濟指導司司長張天佐以“以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引領農業現代化發展”為主題做了精彩報告。并表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農業要實現保障國家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推進高質量發展和實現現代化這些目標,農業社會化服務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領導以“‘十四五’時期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發展思路與重點”為主題進行了發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劉涵以“中國農業品牌建設與展望”為主題進行了發言。通過詳實的案例介紹了我國現階段農業品牌的建設進展,同時提出了目前尚存的一些問題,并對中國未來農業品牌發展進行了展望。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研究員張宗毅就“推進宜機化改造,補齊農業機械化發展短板”為主題進行了發言,通過什么是宜機化,為什么要宜機化,宜機化成本收益以及如何推進宜機化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在耕地資源高效利用方面為我們帶來了深刻的思考。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朱立志以“新時期農業生態轉型方略”為主題進行了發言。他表示,我國農業當務之急,必須全面實行生態轉型。但是,這并不是要走傳統生態農業的老路,僅僅注重生態,而是要走現代生態農業“質”與“量”兼顧的高效生態道路。只有這樣,才能可持續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隨后,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韓一軍教授代表課題組發布了《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研究報告(2020)》。最后是特邀嘉賓對話環節,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展覽協會農產品電商工作委員會主任洪濤擔任此環節的主持人,對話圍繞“重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探尋縣域發展新道路”這一主題展開討論。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品牌與流通促進處副處長沈國際,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規劃科學研究所所長、中農富通首席專家張天柱,中商商業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于淑華,山西省農業農村廳果業總站站長馮耀斌,北京工商大學區域金融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區域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楊德勇,各位嘉賓分別從實踐的角度出發,結合具體情況,為我們分享了如何重構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探尋縣域發展新道路。本次會議亮點頗多,1場線上推介, 1 個主論壇,3 場云參觀, 7個書籍及研究報告發布,7個專題研討會。11月12號舉辦了“一縣一業、一村一品”線上推介會,還將于11月15-20日舉辦七大專題研討會和三場云參觀活動。針對農業農村發展、城鄉發展融合體、國際設施農業、都市綠色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水產綠色養殖、數字農業發展等不同的農業領域舉辦七大專題研討會,對“三農”熱點問題繼續進行探討。對廣西“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北京國際都市農業科技園、國外農業園區參觀集錦,江蘇金湖水漾年華等國內外農業園區進行“云參觀”活動,使參展觀眾足不出戶就可感受現代農業園區的風采。